您的位置  首页 >> 校园文化 >> 校园时评 >> 正文
校园时评:不为实用和完美 换一种角度看创新
[来源:本站 | 作者(文/图):科研处 汪建义 | 日期:2014年8月31日 | 浏览13794 次]
  如把中国比作大海中航行的巨轮,那么科技创新无疑是助推其前行有力的发动机;如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动机,那么创新发明人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;如果创新发明人是核心要素,那么职校学生就是其中最为低调、也最被低估的一群人。
  正因如此,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自2007年举办以来,就以激发职业学校师生创新意识,提高职校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,为职业学校增添了一把灵活多变的尺子来衡量学生,让创新发明从原来的“高大上”走进了寻常课堂。
  发明从专业中来,又运用到专业中去。有些职教人前些年言必谈创新,仿佛不说就落后,就不时髦,而喊完口号后回头还是按老路走,工作、学习、生活没丝毫变化,到最后还是总结出了创新没有用,创新教育是浪费的观点。
  其实那是方向走错了,我们应换一种角度看创新。从多次省创新大赛展评中可以欣喜地发现,只要将创新观念落到实处,落到所学专业知识上,落到学生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事物上,发明才能真正转化为改善学习和生活的美妙利器。
  不要“为完美而完美”,作品需要日臻完善。创新思路的启迪往往是不经意的,可能起初只是一种模糊的想法,需要反复探讨才能形成构思;需要反复思索才能逐渐形成设计思路;需要反复斟琢才能形成整机,更需要团队的参与和相互的配合才能达到完美。
  通过多年探索创新,我们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贫乏、企业需求的末知,总之在这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,回过头来再猛看专业书籍,这样的反复,让我们对这一块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。最后作品是否完美已不那么重要了,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增长的体验,以及对于精益求精的追求。
  也不一定要“为实用而实用”。创新的关键在于“新”,不要太拘泥于专业所限,创新还须放远目光。从宏观层面上来看,是培养人才的目标;从微观层面上看,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。
  希望我们全体师生在新的学年里,思考自己的专业、行业及至整个市场的大趋势,能积极投身到创新行列中来。

版权所有: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: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:lgjoff@163.com 邮编:213025 电话:0519-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