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  首页 >> 校园文化 >> >> 正文
观点:万紫千红才是春——从语文老师的教学风格想起
[来源:本站 | 作者(文/图):督评办 本科部 朱静波 | 日期:2015年10月26日 | 浏览4033 次]

  今年有幸作为兼职督导员参与学校的督导听课,感受到了不同的语文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:毛平老师严谨深刻、陆岩老师博学多闻、吴许芬老师包容细致、黄友才老师重视细节、彭静岑老师关注素养、朱旦老师鼓励质疑、程珏老师逻辑严密、沈丽芬老师平易踏实、左玉灿老师激情洋溢、刘露萍老师张弛有度……不同风格带来了不同的课堂,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。
  听了大半个语文教研室老师的课,最大的感受就是,正是因为我们这些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的存在,才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,让人有所期待。
  正如哲人所说,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。我们总是习惯强调要保护学生的个性,因材施教,却往往忽视了课堂的主导者——教师的个性魅力所带来的课堂影响。
  我们的课堂经常被要求用xx、xx模式。“教无定法”,教学怎么能用一种模式呢?教师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,怎么能变成一个模式呢?
  比如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运用。课改的要求提出来后,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已经深深植入了上课老师和评课老师的脑中。这本是一件好事,只是对什么是真正的“以学生为主体”的认识有分歧。曾经在很多次听到评课时批评:本堂课活动太少,本堂课活动方式单一,本堂课老师说得太多……
  一堂课活动多,活动方式多样,学生说得多,的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课堂气氛也会相对轻松活跃。但是正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一样,任何一种模式,有利必然有弊。就活动教学而言,如果是事前准备课堂展示一类,偶一为之尚可,久了必然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;如果是单纯的课堂活动,必然不能有较高难度,加上小组活动的设计、讨论、展示、评价,以中国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容量,要照顾到绝大部分学生,容量肯定不会有多大。
  最重要的是,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这样热闹轻松的氛围的。
  曾经观摩过一堂获奖的市级公开课《淡淡的深情》,这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,全文回忆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细节,整篇文章语言清淡而情感浓烈。教师设计很用心,使用多媒体,学生图片展示、回忆感人场景、讨论交流,完全符合一堂“优质课”的评价标准,但是我在观摩的时候却总是有种违和感。开始的时候教师出示了两个视频,一个关于母爱的深沉,一个关于稚子的纯真,在这种略带忧伤的感人氛围中导入正题。正当我沉浸其中感动着的时候,教师提出了第一个要求:学生自己谈谈生活中感动自己的细节。于是很多学生拿着准备好的一些照片谈友情、谈亲情。孩子们风华正茂,青春年少,生活中充满的是喜悦与幸福,一时间教室热闹一片,气氛异常和谐。可我感到很扫兴,这不是这篇文章的风格。
  文学是要走心的,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。不是学生肢体“动”了,就能学到了。
  在教学内容的教授上也是存在相同的问题。
  作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,人们大多认为是人才培养方向导致的教育内容侧重的差异。为此,我们在很多时候把注意点仅放在课程内容的改变上。曾经有一阶段甚至明确提出文化课为专业课(后来改为专业)服务,文化课“有用”“够用”就可。且不管这“有用”“够用”怎么理解,但结果是我们不由自主地降低了文化课的要求。
  也许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好的,降低文化课的要求,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领域,以突出职业教育中这一“职”字。但事实上,我们发现,降低了文化课的要求,上课内容浅了,学生上课不需要动脑了;作业难度低了,课后花的学习时间少了;试卷容易了,可惜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差了——文化课学得固然不怎样,专业课学习成绩也没有得到预想的提高。
  观察本校不同学制的学生状况,学习内容越多、要求越高、功课压力越大的专业,学生显得越认真。当教师不断调整上课的手段和方式却显得无能为力的时候,我们也许需要思考的是根源问题。
  爱因斯坦在《论教育》中说:“学生离开学校时应是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人,而不是一个专门家。这应该是学校始终的目标。依我之见就是对技工学校来说,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的,虽然技工学校的学生未来会从事一个相当确定的职业。永远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综合能力,而不是获得专门知识。”
  从爱因斯坦的话中,我们也许能有所启发。学生的主体性有没有得到体现,重要的不是肢体有没有动起来,而是脑子有没有转起来。外在的肢体上的动最多是场集体表演,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是“完善自我”。笛卡尔说过:“我思故我在。”只有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,才有让他们完善自我的可能。
  朱旦老师要求学生“预习中有什么疑问提出来”,是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;怎见得陆岩老师讲解“推敲”的典故的时候,介绍了朱光潜的不同见解,然后又从贾岛的仕途遭遇提出了自己与朱光潜的不同看法,就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呢?
  一个有个性的老师才会是有魅力的老师,“亲其师”,才能“信其道”,只有当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尽己所长,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摒弃不实的外在而变得充实。
  万紫千红才是春。



版权所有: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: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:lgjoff@163.com 邮编:213025 电话:0519-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