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薇老师从教二十年来,奉行“学高为师、身正为范”的准则,热爱教育,严谨治学,任劳任怨,默默奉献。工作中有热心、有爱心、有耐心,有高度的敬业精神,有强烈的责任感,有良好的职业道德。作为语文专任教师,葛老师担任多个班语文教学工作,工作量饱满,刻苦钻研业务,不断更新知识,改进教育教学方法,积极探索,勇于开拓,勤奋努力,参加省、市、江苏联合学院和学校的各项教学比赛,获得不错的成绩。在教育科研方面,葛老师主持的一个省职教学会课题和一个校级课题,均已顺利结题;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,另有3篇论文获得市级论文评选奖项。葛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、江苏省网络读书活动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,多次获得“优秀指导教师奖”。
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八年,葛薇老师始终本着“对学生负责、对家长负责、对社会负责”的原则,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、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。用爱心、耐心、关心、细心、热心和包容心与学生交流、沟通。教育思想民主,尊重学生的人格,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,自觉维护学生权益,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好评。
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,是葛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宗旨。班里那一两个“问题学生”总会成为班主任头疼的对象。许同学刚进校就因为头发刘海太长的问题与老师顶撞了起来,了解到她因为脸上雀斑太多想遮盖一下,葛老师就没再多批评她,可是后来她开始逃课、不做作业、染发、化妆……葛老师没少找她谈话,“软硬兼施”,可是效果寥寥。直到一次值周,葛老师把她安排在自己的办公室里,没过两天她就去找学院领导要求调班,还打电话要挟自己的母亲:不调班就不念了。基于她的过激反应,葛老师找到了学校的心理老师,通过多次心理辅导,逐步调整教育方法,慢慢说服了她。在后半学期里,葛老师安排她参加了多项班级活动,提供多种机会让她展现自我,她的脸上逐渐出现了笑容,整个学期“相安无事”。
可是,暑假过后,她竟顶着一头黄毛来开学了,行为习惯也像以前一样怎么差就怎么来,从刚开始的染发、迟到,到化浓妆、不做作业、上课玩手机……为此,葛老师没少费脑筋。谈心、严厉批评、找同学做工作、找家长协助工作……都无济于事。学院领导也对她多次进行了教育,可是她都采取了拒绝对话的方式,表明了任凭处置也不悔改的立场。碰到这么一个“刀枪不入”的“金刚”,难道只能放任她吗?如果放任她,那怎么向她的父母交代,怎么向全班同学交代?就在这时,葛老师接到了05级毕业生金同学的电话,她说:“老师,我很想念您,我觉得以前自己太对不起您了,现在工作了才体会到您对我的一片苦心。”她在校时也是一位所谓的“问题学生”,每次教育她,葛老师都有一种“恨铁不成钢”的感觉,直到毕业都是一桩遗憾。可是这才毕业没两年,她就突然醒悟了、长大了,原来老师的心血并没有白费。
教育具有延时性,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。把眼光放长远,对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学生,也许老师要做的只是再多试一次,再多给他们一点时间。之后,在与许爸爸交谈的过程中,他表示出了对女儿的失望和无奈。葛老师把上面的例子告诉了他,希望大家都不要放弃她,要相信她总会有成熟的一天。没过几天,她把头发染成了深棕色,尽管没能一步到位,尽管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,但她也正在成长,只要再对她多一点信心、耐心和真心。
教育是一种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工作,尤其是班主任工作。葛老师常年担任班主任,亲近学生,研究学生,创设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。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市级和校级“先进班集体”“先进团支部”等荣誉。个人也获得校优秀班主任、校先进班主任和优秀共青团辅导员等称号。
“和光同尘,与时舒卷,一身披晴朗。”葛薇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,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,用清新明朗的心对待工作,以宽容温和的态度教育学生,以谦逊真诚的姿态与人相处。抱璞守真,虚极静笃,光而不耀,静水流深。